沈寿    前往祭奠

请稍候...

 事件概述

“拳师中的学者,学者中的拳师”

        沈寿(1930—2018)原名沈洪水,我国著名的武术理论家,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,“永年拳社”创始人,中华太极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和推广者,被誉为拳师中的学者,学者中的拳师。书法、篆刻亦求精进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沈寿的一生中,业馀写作从未中辍。退休返乡后,除了从事公益活动、推广普及杨式太极拳外,更利用教学之馀暇,默默笔耕,着书不已。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是,几十年来,在全国体育、武术、气功、文物、医学、医史等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总计不下 300 篇,100 馀万字。

        沈寿早在少年时代,就曾以沉重、洪水为笔名,撰写新诗、散文和绘制漫画,发表在上海《民国日报》《新闻报》和《银钱报》的副刊上。青年时代也曾以汉泉、老骥、沈武、老粗等笔名撰写过一些文学、体育和武术等方面的文章。中年以后,一般就只以沈寿为笔名撰写文章了。其缘由是:他因伤残病痛在身,过早地退休了,当时,也惟有恪遵养生之道,不断与疾患作斗争,借以延长寿命,才能多做奉献。不此,「沈寿」这一笔名,就与太极拳、气功、导引学等著作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        沈寿的父亲生前酷爱武艺,曾从四明山区的童崇武老师(1840~1938)学武练功。后因参加居民义务救火组织,在一次夜半扑救火灾时受伤亡故,年仅 22 岁。而当时沈寿出生尚未满两个月。

        沈寿自幼好学,不论学文习武,都较执着。他自 1939 年逃难到上海后,在校读书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。对于体育和武术等方面,更是情有独锺。也许是出于少年人的好奇心理,因而其涉猎非常广泛。

        1943年,他始学杨式太极拳于复兴公园。由于当时他正在上海震旦大学附中求学,学校离公园很近,才有了这个机缘。加上他在幼年时学过内家拳术,太极拳与内家拳在拳理上是相通的;在功底和根基方面,又有许多相似之处,这也就成了他在少年时代学武的首选了。 1944 年,沈寿参加工作后,恰好又因工作单位距精武体育会极近,于是,就加入该会,业馀时间就跑到那里去练功习武。他先后学练了太极、少林等多种武术。

        1953 年 5 月,他在西部边陲的一次公出途中,遇山洪暴发,被激流冲走而负伤。此后,他的健康状况就一落千丈,不得不在住医院疗伤期间,重拾最适宜于他的杨式太极拳了。

上世纪 60 年代初,沈寿与恩师傅锺文先生重新取得联系,请教杨式太极拳的有关问题。接着,他又千里迢迢去沪养病和探望傅老师,向老师表达了希望在沪期间能继续进修杨式太极拳的愿望。承蒙老师慨然应允,重新为他一招一式地传授和纠正姿势。每次教拳完毕,师徒两人还一道漫谈拳经,有时直至深夜。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,深深地刻印在沈寿心中,难以磨灭。

        1971 年,沈寿重返故乡。鉴于当地尚无 85 式的杨式太极拳,于是遵照傅钟文老师所嘱,在宁波刻意推广普及。

        宁波市永年太极拳社终于在 1983 年 10 月 1 日正式成立。该社经费自筹,民主办社,拳社干部一律义务任职。沈寿被推选为第一任社长,并被聘为名誉社长。